嬰兒分離焦慮的常見症狀與行為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哭鬧與焦躁不安: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嬰兒會明顯哭泣、哭鬧,表現出強烈的不安與焦躁,這是最典型的分離焦慮反應。
-
黏人行為:嬰兒會特別依戀父母,緊跟著照顧者,不願離開視線範圍,透過親密接觸尋求安全感。
-
拒絕離開家或熟悉環境:因害怕分離,嬰兒可能抗拒離開家或去陌生的地方。
-
害怕獨處:即使在家中,沒有依附對象陪伴時也會感到害怕,拒絕獨自入睡。
-
身體症狀:分離時可能出現胃痛、頭痛、嘔吐、噁心等身體不適。
-
持續擔心依附對象安全:嬰兒可能表現出對依附對象會發生不好的事情(如受傷、死亡)的擔憂。
-
做與分離相關的惡夢:有些嬰兒會因分離焦慮而出現惡夢。
這些行為和症狀多半出現在嬰兒約4-5個月開始辨認主要照顧者,8-12個月時分離焦慮達到第一個高峰,18-24個月可能出現第二個高峰。分離焦慮是嬰兒發展過程中的正常階段,但若症狀過於強烈、持續時間過長或影響日常生活,則可能需要專業協助。
總結來說,嬰兒分離焦慮的常見表現包括哭鬧、黏人、害怕獨處、拒絕離開熟悉環境及出現身體不適等,這些都是嬰兒對失去主要照顧者陪伴的自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