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在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出現焦慮、不安或痛苦的情緒反應,這是發展過程中的正常階段,但若焦慮反應過於強烈、持續時間過長且影響日常生活,則可能發展成分離焦慮症。
嬰兒分離焦慮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情緒表現:嬰兒在主要照顧者離開時會哭泣、不安,甚至出現恐懼或退縮行為。
- 身體症狀:可能伴隨胃痛、頭痛、嘔吐等身體不適。
- 行為限制:害怕獨處,拒絕離開家或去學校,甚至拒絕入睡。
- 睡眠問題:經常做與分離相關的惡夢,影響睡眠品質。
- 社交影響:因害怕陌生人或新環境,可能影響社交與適應能力。
嬰兒分離焦慮的調適方法
-
建立安全感
父母或照顧者應給予足夠的愛與關心,讓嬰兒感受到穩定的安全感,這是減輕焦慮的基礎。例如,透過擁抱、溫柔的語言和肢體接觸,讓孩子知道依附對象隨時在身邊支持他們。 -
漸進式分離
從短暫的分離開始,逐步延長分離時間,讓嬰兒慢慢適應分離的情況,減少焦慮感。例如,父母可以先在視線範圍內短暫離開,再逐漸增加距離和時間。 -
預先告知與準備
在分離前,向嬰兒簡單說明即將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有心理準備,減少突發分離帶來的恐懼。 -
維持日常規律
穩定的生活作息和環境有助於嬰兒建立安全感,減少因環境變化引起的不安。 -
心理支持與專業協助
若分離焦慮症狀嚴重且持續影響生活,建議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協助,透過心理治療等方式調適,藥物治療效果有限,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
透過上述方法,父母和照顧者能有效幫助嬰兒逐步克服分離焦慮,促進其情緒健康與日常生活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