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對主要照顧者的依附分離焦慮是兩個相關但不同的心理現象,主要區別如下:

項目 依附(Attachment) 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定義 嬰兒對主要照顧者產生的情感連結與信任感,是安全感的基礎。 嬰兒在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產生的焦慮、不安情緒反應。
發展時期 約6、7個月大開始,嬰兒開始認生並建立依附關係。 通常在7個月大後出現,隨依附關係建立而產生的自然反應。
主要表現 嬰兒會尋求主要照顧者的關注與安撫,表現出親近和信任。 嬰兒在照顧者離開時會哭鬧、不安,甚至出現身體不適(如胃痛、頭痛)。
心理機制 建立「客體恆存」前,嬰兒尚未完全理解照顧者的存在持續性。 因尚未理解照顧者離開只是暫時,誤以為照顧者消失,導致焦慮。
性質 是正常的情感發展過程,促進安全感與信任感。 是依附關係的副產品,屬於正常發展階段的一部分,但強度過高則可能成為分離焦慮症。
持續時間 隨著嬰兒成長,依附關係會逐漸穩固。 正常分離焦慮會隨年齡自然消退;若持續時間長且影響生活,可能需專業介入。

簡言之,依附是嬰兒與主要照顧者之間建立的情感連結,是安全感的來源;分離焦慮則是當這種連結被暫時中斷時,嬰兒產生的焦慮反應。分離焦慮是依附關係發展的自然副作用,通常在嬰兒約7個月大開始出現,表現為哭鬧、焦躁不安等,但若焦慮過度且持續,則可能發展成分離焦慮症,需要專業評估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