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倒退期(震盪期)會使寶寶的睡眠模式發生顯著變化,導致入睡困難、抗拒午睡、夜間頻繁醒來甚至哭鬧,整體睡眠品質下降。這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約3至5個月大時,睡眠週期從兩段轉變為四段的自然現象,類似成人的睡眠結構,造成寶寶在睡眠階段轉換時更容易醒來。
具體影響包括:
- 夜醒頻率增加:寶寶從原本較少夜醒,變成夜間多次醒來,且可能伴隨哭鬧。
- 小睡時間縮短且不穩定:白天的小睡變短且不易入睡。
- 入睡困難與抗拒睡眠:寶寶可能表現出抗拒午睡或睡前哭鬧加劇。
- 與發展里程碑相關:睡眠倒退期常與寶寶大腦和身體快速發展(如翻身、爬行等大動作技能)及認知成長、分離焦慮等因素有關。
父母可透過建立穩定的睡前儀式、提供舒適且安靜的睡眠環境、減少刺激,以及留意寶寶的日間睡眠需求來幫助寶寶度過這段時期。
睡眠倒退期通常持續約2至6週,屬於暫時性現象,隨著寶寶適應新的睡眠模式,睡眠品質會逐漸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