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倒退期是寶寶在特定成長階段,原本穩定的睡眠模式受到干擾,出現夜醒頻繁、入睡困難或白天小睡時間縮短的現象。常見的睡眠倒退期時間點包括4個月、6-8個月以及12-18個月,這些階段通常與寶寶大腦發育、新技能學習(如翻身、爬行、學步)及情緒變化有關。
睡眠倒退期的常見症狀
- 抵抗午睡或縮短午睡時間
- 早起(例如清晨5點)
- 入睡困難,睡前活躍或不安
- 夜間頻繁醒來
- 睡前拖延
- 白天情緒不穩定、易煩躁哭泣
睡眠倒退期持續時間
通常約持續2至6週,屬於暫時現象,過了這段時間寶寶的睡眠會逐漸恢復穩定。
寶寶日間作息調整建議
-
彈性安排清醒時間
以4個月寶寶為例,建議清醒時間約1小時45分鐘至2小時15分鐘,避免過度疲勞或過度興奮。 -
維持日間光線明亮
日間小睡時不必刻意調暗光線,明亮環境有助寶寶分辨晝夜,促進良好睡眠週期。 -
鼓勵白天練習新技能
白天多讓寶寶練習翻身、坐起等新技能,幫助消耗精力,減少夜間因興奮而醒來的情況。 -
保持耐心與冷靜,提供安撫
睡眠倒退期是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多給予擁抱和安慰,讓寶寶感到安全與安心。 -
避免過度依賴抱抱入睡
夜間醒來時,盡量減少抱抱或搖晃,幫助寶寶學習自我安撫,逐步恢復穩定睡眠。 -
彈性調整作息,不必過於死板
寶寶在睡眠倒退期作息可能不穩定,家長可適度調整,避免強迫寶寶按表操課。
睡眠倒退期雖然會讓父母感到辛苦,但這是寶寶快速成長與學習新技能的正常階段。透過適當的日間作息調整和耐心陪伴,寶寶的睡眠模式會逐漸恢復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