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月齡寶寶吃固體食物的準備與注意事項,主要依寶寶發展階段調整食物型態與種類,並注意過敏與安全問題。

4~6個月寶寶:

  • 主要以糊狀、液態食物為主,如米精、稀粥、蔬菜泥、水果泥,因寶寶尚未長牙,重點是練習閉嘴吞嚥能力,餵食時使用湯匙。
  • 建議從不易過敏的米食開始,逐步嘗試蔬菜、水果、豆製品和肉類,並每次只給一種食物,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
  • 這階段副食品份量和稠度可逐漸增加,並開始嘗試多元化食物以滿足成長所需的鐵質和其他營養。
  • 避免給未滿4個月寶寶固體食物,以免引起過敏或消化問題。

7~9個月寶寶:

  • 食物型態可從泥狀轉為半固體,如馬鈴薯泥、蔬菜泥,開始練習用舌頭和上顎壓碎食物。
  • 可增加含鐵、維生素D、維生素C的食物,如紅肉、蛋黃、魚類、菇類和水果。
  • 避免蜂蜜(1歲前禁用)及硬且圓的食物(堅果、糖果等)以防噎食。

9~11個月寶寶:

  • 可提供粗泥或小丁狀食物,寶寶開始用牙齦輕度咀嚼。
  • 食物質地逐漸多樣化,幫助寶寶適應不同口感,減少偏食問題。

1歲以上寶寶:

  • 可吃軟硬適中的固體食物,練習用門牙咬斷食物,但仍需避免過硬食物,因臼齒尚未長出,無法磨碎。

其他注意事項:

  • 副食品添加應循序漸進,觀察寶寶過敏反應。
  • 避免深海魚類(如鯊魚、旗魚)因可能含有高濃度甲基汞,影響神經發育。
  • 剛開始不必強求每天餵食副食品,隨寶寶適應逐漸增加頻率和量。

所以,寶寶從4個月開始嘗試固體食物時,應從流質、易消化且低過敏性的食物開始,隨著月齡增長,逐步增加食物的稠度和多樣性,並注意食物安全與營養均衡,配合寶寶的咀嚼與吞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