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副食品從泥狀到固體食物的漸進過程,主要依寶寶的發展階段與吞嚥能力逐步調整食物質地,通常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年齡階段 | 食物質地與特點 | 重點說明 |
---|---|---|
4~6個月 | 糊狀、半流質食物 | 剛開始接觸副食品,主要讓寶寶品嘗味道,因吞嚥技巧尚未成熟,食物需細緻且易吞嚥。奶量仍占大多數,副食品約佔10%-30%。 |
7~9個月 | 泥狀、半固體食物,開始有顆粒感 | 舌頭可上下移動,能用舌部肌肉壓碎食物,開始訓練咀嚼功能。食物可混合多種食材增加營養,但顆粒不宜過大,避免嗆到。副食品比例增加至約30%-40%。 |
9~12個月 | 半固體至塊狀固體食物,逐漸增加食物顆粒大小與硬度 | 建議最晚9個月開始吃固體食物,避免長期只吃泥狀食物導致口腔肌肉發展不足。食物可做成手指食物,訓練抓握與咀嚼能力。副食品比例可達60%-70%。 |
1歲以上 | 固體食物為主,逐步接近家庭飲食 | 副食品成為主食,奶量減少,寶寶能自行咀嚼與吞嚥多種食物,開始嘗試更多口感與種類。 |
此外,餵食副食品時應注意:
- 避免長期只吃泥狀食物,因為缺乏咀嚼訓練可能影響口腔肌肉發展,造成後續吃固體食物困難。
- 泥狀與固體食物不要同時混合餵食,避免寶寶混淆吞嚥方式,造成嗆到或噎到。
- 逐步增加食物顆粒大小與硬度,讓寶寶練習咀嚼,促進口腔發展。
- 餵食副食品時可搭配繪本、親子互動等方式,幫助寶寶接受新食物。
總之,寶寶副食品的質地應隨著年齡與口腔發展逐漸從糊狀、泥狀過渡到半固體及固體,並且注意食物安全與寶寶的吞嚥能力,讓寶寶能健康、順利地適應各種食物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