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寶寶是否準備好接受固體食物的指標

寶寶何時可以開始嘗試固體食物(副食品),並非單純依據月齡,而是需要觀察其生理發展與行為表現。以下是專業機構與兒科專家建議的判斷標準:

生理發展指標

  • 頭頸控制良好:寶寶能穩定抬頭,並在靠椅背時坐直,頭部不會前後搖晃。
  • 能獨自端坐:通常約7個月大時,寶寶可以不需要支撐而坐穩,這時可以嘗試塊狀食物。
  • 吐舌反射消失:新生兒有將舌頭頂出食物的本能反射,若此反射消失,代表寶寶準備好吞嚥固體食物。
  • 能將食物從口腔前端移至後端吞嚥:寶寶開始能用舌頭移動食物,並能閉嘴吞嚥。
  • 能伸手抓取物品:顯示手眼協調能力進步,有助於自主進食。

行為表現指標

  • 對食物表現興趣:會盯著大人吃東西、伸手想拿食物,或表現出想吃的樣子。
  • 看見湯匙會張嘴:當湯匙靠近時,寶寶會主動張嘴,顯示願意嘗試新食物。
  • 能抿下嘴唇進食:寶寶能用嘴唇含住湯匙,並將食物抿入口中。
  • 進食時不會一直將食物頂出:若多次嘗試後,寶寶仍用舌頭將食物頂出,表示還未準備好。

月齡參考

  • 多數寶寶在接近6個月大時會出現上述行為,這時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
  • 早產兒應以預產期計算月齡,若已達6個月且符合上述指標,也可開始嘗試。
  • 若超過7個月仍無相關表現,建議諮詢醫護人員。

副食品引入原則

  • 初次嘗試可在餵奶前30分鐘,讓寶寶在不太餓也不太飽的狀態下接觸新食物。
  • 初期份量少(1-2茶匙),隨適應程度逐漸增加,並以母乳或配方奶補充。
  • 選擇鐵質豐富、易製成糊狀的食物,如強化鐵的米糊。
  • 質地由細滑糊狀漸進至稠狀、塊狀,配合寶寶咀嚼與吞嚥能力發展。

小結

判斷寶寶是否準備好接受固體食物,需綜合評估其頭頸控制、坐姿穩定、吐舌反射消失、對食物興趣及吞嚥能力等發展指標,而非僅看月齡。家長應細心觀察寶寶的表現,並在符合多數指標後,以漸進、多元的方式引入副食品,同時留意寶寶的接受度與反應,必要時諮詢專業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