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預防缺鐵性貧血,主要可透過飲食調整與生活習慣改善來達成。台灣衛生單位建議孕婦及備孕婦女可採取以下方法:
-
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
- 動物性鐵質(血基質鐵)吸收率較高,建議多吃紅肉類(牛肉、豬肉)、海產類(文蛤、章魚、牡蠣)、內臟類(豬肝、鴨血、雞心)等。
- 植物性鐵質來源包括豆類及其製品(黑豆、豆干、小方豆干)、深綠色蔬菜(紅莧菜、白莧菜、紅鳳菜)等,每日建議至少攝取一份深綠色蔬菜(煮熟約0.5碗)。
-
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維生素C能促進鐵質吸收,建議用餐時或餐後2小時內食用新鮮水果,如柑橘、芭樂、鳳梨、小番茄、奇異果等,提升鐵質利用率。 -
避免阻礙鐵吸收的飲食習慣
- 用餐時避免喝茶、咖啡,因其中的單寧酸和咖啡因會抑制鐵吸收。若需飲用,建議與用餐時間錯開2小時以上。
- 乳製品中的鈣質也會影響鐵吸收,應避免與高鐵食物同時大量攝取。
-
適當補充鐵劑並配合產前檢查
孕期鐵質需求增加,第一、二孕期每日建議鐵攝取量約15毫克,第三孕期及哺乳期則需提高至45毫克。若飲食無法滿足需求,應依醫師指示補充鐵劑,並定期接受產檢及貧血檢驗,確保母嬰健康。 -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 保持均衡飲食,避免偏食。
- 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 充足休息減少身體負擔。
台灣國民健康署及衛生福利部均提供孕婦公費產檢及營養諮詢服務,孕婦可善用這些資源及時掌握自身營養狀況,預防缺鐵性貧血。
所以,孕婦透過多元且均衡攝取含鐵食物、搭配維生素C、避免阻礙吸收的飲食習慣,並配合醫療監測與補鐵,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