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補充鐵質的重要性主要在於鐵質是血紅素的關鍵成分,負責運輸氧氣給母體及胎兒。懷孕期間,孕婦體內血漿和紅血球量增加,加上生產時會失血,導致對鐵質的需求大幅提升。如果鐵質攝取不足,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進而增加早產、胎兒體重過輕、生長遲緩等風險,並加重孕婦心臟負擔,甚至提高孕期及產後合併症的機率。此外,胎兒也需要足夠的鐵質儲備,以供出生後六個月內的成長使用。

根據衛福部及相關醫學指引,孕婦不同孕期的鐵質攝取建議如下:

孕期階段 鐵質建議攝取量(每日)
第一、二期(1-28週) 15毫克
第三期(29週以上) 45毫克
哺乳期 45毫克

孕後期及哺乳期因胎兒快速發育及母乳供應需求,鐵質攝取量需增加。

富含鐵質的食物選擇

孕婦可透過均衡飲食補充鐵質,以下是常見的富含鐵質食物:

  • 紅肉類:牛肉、豬肉、羊肉等,含有較易吸收的血基質鐵
  • 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藍、羽衣甘藍等
  • 豆類及豆製品:豆干、豆腐、紅豆、黑豆等
  • 全穀類與堅果:糙米、燕麥、南瓜子等

此外,建議孕婦避免過量攝取影響鐵吸收的食物,如咖啡、濃茶、酒精及高脂肪油炸食物,並保持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如有需要,可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鐵質營養品。

所以,孕婦補充足夠鐵質對母嬰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適當的飲食及必要時的補充劑,能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及相關風險,確保胎兒健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