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的區分,主要可從以下幾個臨床檢查指標與特徵來判斷:

  • 紅血球數量(RBC):缺鐵性貧血患者因骨髓無法有效製造紅血球,紅血球數量通常較低;而地中海貧血患者的紅血球數量則多維持正常甚至偏高。

  • 平均紅血球體積(MCV):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帶因者常見MCV<80 fL,代表紅血球體積較小,但此指標無法單獨區分兩者,需搭配其他檢查。

  • 血清鐵與鐵蛋白水平: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蛋白通常偏低,因缺乏鐵質;地中海貧血患者鐵蛋白則多正常或偏高(非缺鐵狀態)。

  • 血紅素電泳(Hb電泳):此檢查可用來檢測異常血紅素種類,地中海貧血患者會有異常血紅素表現(如HbA2升高),缺鐵性貧血則無此異常。

  • 治療反應:缺鐵性貧血可透過補充鐵劑改善;地中海貧血因為是遺傳性血紅素合成異常,補鐵無效,且治療較複雜。

在台灣,孕婦若有貧血現象,醫療機構會先進行血液常規檢查(含紅血球數、MCV等),若懷疑地中海貧血帶因,會進一步做血紅素電泳及基因檢測,並提供遺傳諮詢,特別是夫妻雙方皆為帶因者時,會建議產前診斷(如羊膜穿刺)。

此外,孕婦缺鐵性貧血的預防與治療重點是適當補充鐵質,依照孕期階段調整每日鐵攝取量(孕中後期約每日45毫克),以降低早產、胎兒生長遲緩等風險。

所以,區分孕期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主要靠血液學指標(紅血球數、MCV)、鐵蛋白水平及血紅素電泳檢查,並結合臨床治療反應判斷,在台灣已有完善的篩檢與遺傳諮詢機制協助孕婦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