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仰睡運動的推廣背景

嬰兒仰睡運動(Back to Sleep Campaign)是一項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倡議,主要目的是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發生率。這項運動強調,1歲以下嬰兒應以「仰睡」作為主要睡眠姿勢,避免趴睡與側睡,因為趴睡容易壓迫口鼻導致窒息,側睡則可能因翻身變成趴睡,同樣有安全疑慮。台灣的國民健康署與兒科醫學會也明確建議,家長與托育人員應嚴格遵守仰睡原則,並提供安全睡眠環境的具體指引。

推廣內容與建議

  • 仰睡最安全:1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採取仰睡姿勢,這是預防嬰兒猝死症候群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 避免使用枕頭:1歲內嬰兒不需要使用任何枕頭,包括塑頭型枕、增高墊或號稱透氣的枕頭,這些都可能增加窒息風險。
  • 睡眠環境要單純:嬰兒床內不應放置填充玩具、防撞護墊等鬆軟物品,床墊應堅實,避免過度包裹,保持適當室溫與通風。
  • 同室不同床:建議嬰兒與父母同室但不同床,每位嬰兒都應有獨立床位,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
  • 清醒時可練習趴姿:雖然睡覺時應仰睡,但嬰兒清醒時可在大人監督下練習趴姿,有助於頭部控制與肌肉發展。

仰睡運動的效果

  • 顯著降低猝死率:全球多國推行仰睡運動後,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率明顯下降,證明仰睡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 頭型問題的關注:仰睡雖安全,但長期固定姿勢可能導致「姿勢性頭形畸形」(如後腦杓扁平),影響外觀與臉部對稱性。若發現頭型異常,建議及早就醫,必要時可於1歲前使用矯正型頭盔協助改善。
  • 家長教育的重要性:透過兒童健康手冊、醫療院所衛教、媒體宣導等管道,持續強化家長對安全睡眠姿勢的認知與實踐。

小結

嬰兒仰睡運動的推廣已證實能有效降低嬰兒猝死風險,是現代育兒的重要安全守則。家長應嚴格遵守仰睡原則,並注意睡眠環境的安全性。若因仰睡導致頭型問題,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但切勿因此改採不安全的睡姿。清醒時適度讓嬰兒練習趴姿,有助於整體發展,但睡眠時務必回歸仰睡,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