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姿的調整涉及趴睡、側睡與平躺(仰睡)三種主要姿勢,各有其利弊與安全考量:
睡姿 | 優點 | 缺點與風險 |
---|---|---|
平躺(仰睡) | - 被公認為最安全的睡姿,可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症風險。 - 全身肌肉自然放鬆,呼吸道通暢。 |
- 長期仰睡可能導致後腦勺扁平頭型。 |
側睡 | - 有助於胃內食物順利進入腸道,減少吐奶時嘔吐物流入氣管窒息的風險。 - 可減少口鼻分泌物阻塞呼吸道,改善呼吸不順與打鼾。 - 媽媽哺乳時多採側睡,寶寶習慣性側睡較自然。 |
- 寶寶容易翻身,可能無法長時間維持側睡,需家長協助交替兩側睡姿。 |
趴睡 | - 與胎內姿勢相似,寶寶較有安全感且容易熟睡。 - 頭型較圓潤,肢體活動發展較好。 |
- 窒息風險較高,因口鼻可能被寢具覆蓋,且不易散熱,增加體溫過高風險。 - 液體逆流可能導致嗆咳或窒息。 - 4個月以下嬰兒頸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趴睡風險更大。 - 父母較難觀察寶寶睡眠狀況。 |
專家建議:
- 臺灣兒科醫學會及多數醫師推薦嬰兒採用平躺睡姿,以降低猝死風險。
- 若寶寶習慣側睡,建議家長定時幫助寶寶交替左右側睡,避免偏側壓迫。
- 趴睡通常建議在寶寶約1歲、頸部肌肉發展較成熟後再嘗試,且需嚴密監督。
- 無論何種睡姿,保持睡眠環境安全(避免鬆散寢具、枕頭等)是防止窒息的重要措施。
總結來說,平躺是最安全的睡姿,側睡有助於消化和減少嘔吐窒息風險,但需注意交替側睡;趴睡雖有助於入睡和頭型發展,但風險較高,需謹慎評估與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