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期間的飲食與水分攝取有以下幾個正確觀念:
飲食原則
- 飲食以清淡、溫和為主,避免過鹹、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減輕腸胃負擔並維持乳汁品質。
- 分階段調理:
- 產後第1~10天:以清淡湯品為主,如雞湯、魚湯、排骨湯,幫助身體修復。
- 產後第10~13天:可開始加入麻油料理,如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麻油炒桂圓、杜仲腰仔湯,溫補身體但仍不宜過鹹。
- 產後第2週起:可適度添加補鐵食材,調整體質,並逐步增加體力。
- 均衡攝取營養素:
- 蔬菜:紅蘿蔔、高麗菜、空心菜、茼蒿、菠菜、芹菜、紅菜等。
- 水果:蘋果、芭樂、葡萄、木瓜、草莓、櫻桃、水蜜桃等。
- 蛋白質:溫牛奶、雞肉、雞蛋、魚類、豬肚、豬肝、腰仔、紅蟳、牡蠣等。
水分攝取
- 產後哺乳會加速體內水分流失,每日應補充約2.5~3公升的水分,包括溫水、湯品、無糖花草茶(如月子茶、黑豆水、紅棗茶、魚湯)等。
- 水分攝取不宜喝冰水或含糖飲料,以免引入寒氣或增加體重。
- 水分攝取充足有助於預防脫水、疲倦,並促進乳汁分泌。
其他注意事項
- 坐月子期間飲食應以「溫補」為主,搭配蒸、煮、燉等烹調方式,避免重鹹、油炸、辛辣,促進子宮收縮與惡露排出。
- 若產後有水腫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或中醫師調理。
所以,坐月子期間應以清淡溫和、均衡營養、適度溫補為飲食原則,並且大量補充溫熱水分,避免冰冷及含糖飲料,這樣才能促進產後恢復與哺乳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