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習用餐時常見的問題與解答主要涵蓋以下幾個重點:

1. 副食品的開始與奶量調整

  • 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副食品時,若是全母乳親餵,無法精確計算奶量,建議以寶寶的需求為主,不必強求計量。
  • 副食品初期可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觀察寶寶的接受度與排便狀況。

2. 寶寶不愛食物泥怎麼辦?

  • 可以嘗試「少量多樣化」的方式,讓寶寶跟著大人吃,或採用嬰兒主導離乳法(BLW),但寶寶若還坐不穩,需注意安全。
  • BLW強調讓寶寶自己抓食物,訓練咀嚼與手眼協調,但需挑選適合的食物,避免窒息風險。

3. 如何讓寶寶自己吃飯?

  • 固定坐在餐椅上,使用適合寶寶的小餐具,準備方便抓握的手指食物(如小塊地瓜、軟水果)。
  • 注意食物質地,初期以泥狀或濃稠粥類為主,方便寶寶用湯匙挖取,降低用餐難度。
  • 訓練寶寶自己吃飯時,可以先餵到剩幾口,讓寶寶嘗試自己吃,逐漸增加自己吃的比例。

4. 副食品過敏與安全

  • 每添加新食材後,建議觀察3~5天,注意是否有紅疹、嘔吐、腹瀉等過敏反應,若有異常應停止該食材並就醫。
  • 煮菜時若使用米酒調味,需確保米酒充分揮發(約燉煮20分鐘以上)才能給寶寶食用。

5. 咀嚼與語言發展的關聯

  • 寶寶咀嚼能力的發展與語言能力有關,鼓勵寶寶多練習咀嚼有助於語言發展。

6. 副食品質地的漸進調整

  • 4~6個月寶寶適合流質或泥狀食物,隨著成長逐漸過渡到有顆粒的固體食物,幫助訓練吞嚥與咀嚼能力。

這些方法與注意事項能幫助家長更順利地引導寶寶學習用餐,減少用餐時的困擾與焦慮,並促進寶寶的健康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