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的主要症狀包括:
- 極度疲倦、身體虛弱
- 皮膚及面色蒼白
- 胸痛、心跳加快(心悸)、呼吸急促
- 頭暈、頭痛、感覺頭重腳輕
- 手腳冰冷
- 舌頭痛或發炎,舌頭可能腫脹、光滑且發紅(萎縮性舌炎)
- 指甲變脆弱
- 異食癖(異常渴望吃非營養性物質,如冰塊、土壤等)
- 嚴重時可能出現不寧腿症候群(睡覺時腿部抽動或麻癢感)
- 免疫力下降、學習力降低(尤其在兒童)
- 運動耐力降低、胸悶等。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方法主要透過血液檢查,包括:
- 血紅蛋白(Hb):男性正常約13.5-17.5 g/dL,女性12-15.5 g/dL,低於正常值即代表貧血。
- 平均紅血球容積(MCV):缺鐵性貧血患者紅血球較小(小球性貧血)。
- 血清鐵(Serum Iron):反映血液中鐵的含量,通常降低。
- 鐵蛋白(Ferritin):體內鐵的儲存指標,數值偏低表示鐵儲存不足。
- 血液中紅血球百分比(血容比):成年女性約34.9%-44.5%,男性約38.8%-50%,數值降低也提示貧血。
這些檢查能幫助醫師確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並評估嚴重程度。
所以,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多與身體缺氧及鐵質不足引起的組織功能障礙有關,診斷則依賴血液學指標的變化來判斷。若有相關症狀,建議及早就醫進行血液檢查以確診並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