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鐵時的臨床表現及何時需就醫,可以整理如下:
臨床表現
寶寶缺鐵性貧血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常在驗血時意外發現。隨著缺鐵程度加重,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臉色蒼白(尤其是手掌、指甲床、眼結膜)
- 易疲倦、食慾不振
- 情緒易怒、躁動不安
- 心跳加速、心雜音,嚴重時可能心臟肥大或心臟衰竭
- 異食癖(如吃非食物物品)
- 神經認知發展受影響,可能影響智力發展,且早期缺鐵即使補充鐵劑也不一定完全恢復。
何時需就醫
應該在以下情況下儘速就醫:
- 出現嚴重蒼白、持續疲倦或食慾不振
- 有心跳加速、心雜音或呼吸困難等心臟症狀
- 出現異食癖或明顯行為改變
- 有體溫高於38度、嚴重腹瀉、解黑便、咳血、血尿、流鼻血等出血症狀
- 家長發現寶寶發育遲緩或認知功能疑似受影響
- 高風險族群(如早產兒)應於4個月大時即做缺鐵篩檢,其他嬰幼兒則建議1歲時進行血液檢查。
預防與注意事項
- 純母乳哺育的嬰兒在4-6個月大時應補充鐵劑
- 非純母乳哺育者應選用含鐵配方奶
- 一歲以上限制牛奶攝取量(每日少於20~24盎司),以免影響鐵質吸收
- 及早添加含鐵副食品,避免鐵質攝取不足。
總結來說,寶寶缺鐵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家長應注意臉色蒼白、疲倦、食慾不振等表現,並定期檢查血液指標。若出現心臟症狀、異食癖或出血等嚴重情況,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