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約28至40週)是胎兒快速成長、體重迅速增加的關鍵階段,孕婦的營養需求達到高峰,適當的營養補充策略對寶寶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以下是懷孕後期營養補充的重點建議:
1. 鐵質
- 懷孕後期鐵質需求大幅增加,不僅供應孕婦自身,也讓胎兒在體內儲存足夠鐵質,支持出生後4個月內的需求。
- 補充足夠鐵質可預防孕婦缺鐵性貧血,促進胎兒血液形成。
- 食物來源包括紅肉、肝臟、深綠色蔬菜和豆類,必要時可搭配鐵劑補充。
2. 蛋白質
- 蛋白質是胎兒組織和器官發育的基礎,懷孕後期應增加蛋白質攝取,尤其當胎兒體重偏輕時更需加強。
- 可從瘦肉、魚、蛋、豆製品等食物中獲取。
3. DHA(Omega-3脂肪酸)
- DHA對胎兒大腦和視網膜發育非常重要,有助於寶寶的學習力和認知功能。
- 建議每日攝取約200毫克DHA,可透過深海魚類或藻類補充,市售孕婦專用DHA保健品也可考慮。
4. 鈣質與維生素D
- 鈣質支持胎兒骨骼和牙齒發育,建議每日攝取1000-1200毫克。
- 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維持骨骼健康,建議每日攝取400-600 IU。
- 鈣質來源包括奶製品、綠葉蔬菜和豆類,維生素D可透過適度日曬及補充品獲得。
5. 葉酸
- 葉酸持續重要,有助於胎兒神經系統發育,建議每日攝取400-600微克。
- 可從綠葉蔬菜、柑橘類水果和豆類攝取。
6. 纖維素
- 懷孕後期孕婦容易便秘,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和排便順暢。
- 建議每日攝取25-30克纖維,來源包括全穀類、蔬菜、水果和豆類。
7. 其他補充品
- 卵磷脂可從懷孕中期22週起開始補充,有助於寶寶腦部發育及產後哺乳準備。
- 蔓越莓與益生菌有助於維持孕婦私密處健康,減少不適。
飲食控制與生活建議
- 懷孕後期應避免過度增加體重,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 持續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適度運動,並定期產檢監測胎兒發育狀況。
總結:懷孕後期營養補充策略應以鐵質、蛋白質、DHA、鈣質、維生素D、葉酸及纖維素為核心,搭配均衡飲食與適當保健品,促進胎兒健康成長與孕婦體能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