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與配方奶中的鈉含量對寶寶的影響,主要涉及寶寶腎臟負擔、營養吸收與健康成長等面向。以下為相關資訊整理:

母乳與配方奶鈉含量比較

  • 母乳:母乳中的鈉含量適中,且隨著寶寶成長,母乳成分會自然調整,符合寶寶需求。母乳中的礦物質(如鈣、磷、鐵)吸收率高,對寶寶腎臟負擔較小。
  • 配方奶:配方奶中的鈉含量通常較高,且配方奶成分無法像母乳一樣隨寶寶成長自動調整。過高的鈉攝取可能增加寶寶腎臟負擔,尤其是新生兒與嬰兒腎臟功能尚未成熟時。

鈉攝取建議與影響

  • 建議攝取量: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0-6個月寶寶每日鈉攝取量約為100毫克,7-12個月則為320毫克。這些需求量可從母乳、配方奶及副食品中獲得,無需額外添加鹽分。
  • 腎臟負擔:嬰兒腎臟排鈉能力有限,過多鈉攝取會增加腎臟負擔,長期可能影響健康。
  • 飲食習慣養成:副食品製作時不建議加鹽,有助於寶寶養成清淡飲食習慣,減少未來高血壓等慢性病風險。

其他營養差異

  • 礦物質吸收:母乳中的鐵吸收率高達70%,配方奶僅約10%,且配方奶鐵含量較低。
  • 免疫與脂肪:母乳含有抗體與適量脂肪,有助於寶寶免疫與大腦發育;配方奶則缺乏部分免疫營養素與Omega-3脂肪酸,且脂肪比例固定,無法隨寶寶成長調整。

小結

母乳的鈉含量適中且易於寶寶吸收,對腎臟負擔較小;配方奶鈉含量較高,長期過量攝取可能增加腎臟負擔。建議家長依寶寶年齡與需求選擇適當餵養方式,並注意副食品不加鹽,以維護寶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