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在產檢時描述水腫狀況時,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向醫師清楚說明:

  • 水腫部位與範圍:告知醫師水腫主要出現在哪裡,例如腳踝、小腿、腳背,或是否有臉部、手部、會陰部等全身性水腫。

  • 水腫的時間與變化:說明水腫是否在下午較明顯,早晨是否有改善,或是水腫持續不退。生理性水腫通常下午腳部水腫較明顯,早晨會減輕;若早晨腳部仍腫且臉部、手部也水腫,可能是較嚴重的狀況。

  • 皮膚狀況:描述水腫處皮膚是否緊繃、發亮,用手指按壓是否會留下凹痕(凹陷性水腫)。

  • 伴隨症狀:是否有其他症狀如血壓升高、蛋白尿、視力模糊等,這些可能提示病理性水腫或妊娠毒血症(子癇前症),需儘速就醫。

  • 生活習慣與飲食:可提及是否有久坐、久臥、營養攝取不均衡(如素食導致白蛋白不足)等情況,這些都可能影響水腫程度。

簡單描述範例:「醫師,我從下午開始腳踝和小腿會腫脹,皮膚感覺緊繃,用手按會留下凹痕,早上起床時水腫會稍微減輕,但臉部和手部沒有明顯水腫。最近血壓正常,沒有頭暈或視力模糊。」這樣的描述能幫助醫師判斷水腫屬於生理性還是病理性,並安排適當檢查與處理。

總結來說,孕婦應清楚描述水腫的部位、時間變化、皮膚狀況及伴隨症狀,並告知醫師生活習慣與飲食狀況,讓醫師能做出正確判斷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