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水腫是孕期常見的生理現象,但也存在不少誤區,了解正確觀念有助於孕婦舒緩不適並避免潛在風險。
孕婦水腫的常見誤區
-
誤區一:水腫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
事實上,孕婦水腫並非因水分攝取過多引起,反而限制飲水會影響胎盤功能及腎臟負擔。孕婦應保持每日至少1500ml的水分攝取,約每公斤體重30ml,避免因擔心水腫而減少飲水。 -
誤區二:吃太鹹是唯一原因
雖然高鹽飲食會加重水腫,但水腫的成因還包括孕期荷爾蒙變化導致血液循環變慢,水分滯留在組織中,並非單純鹽分過多。 -
誤區三:泡腳能完全消除水腫
泡腳確實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但需注意水溫(約38~40°C)及時間(10~15分鐘),且不建議使用精油或藥浴,除非醫師指示。 -
誤區四:只要腳腫就是異常
孕晚期輕微水腫多為正常,尤其是下午或長時間站立後出現,休息後通常會緩解。若水腫伴隨頭痛、視力模糊或血壓升高,則需就醫排除妊娠高血壓或子癲前症。
孕婦水腫的正確觀念與改善方法
-
保持充足水分攝取
每日飲水至少1500ml,避免因擔心水腫而減少水分攝取,水分對胎盤及腎臟功能非常重要。 -
控制鹽分攝取
避免過多鹽分,減輕腎臟負擔,建議多攝取蔬菜水果及蛋白質,維持正常代謝。 -
適度活動與抬腿
每天睡前抬腿15~20分鐘,幫助血液回流,平時坐著時可墊枕頭抬高雙腿,減少下肢血液淤積。 -
飲用紅豆水
紅豆水有助消水腫和促進血液循環,但肝腎功能較差者應控制飲用量,並諮詢醫師。 -
避免穿著過緊衣物
穿著寬鬆衣物,避免血液循環受阻,減輕水腫。
何時需就醫?
- 出現全身性水腫(包括臉部、會陰部等)
- 伴隨頭痛、視力模糊、高血壓等症狀
- 單側肢體水腫不對稱
這些可能是病理性水腫或妊娠併發症,應立即就醫。
透過正確的飲食、適度運動及生活習慣調整,孕婦多數水腫可獲得改善,但若有異常症狀,務必及時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