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一個月母乳量的正常發展階段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重點:

  • 產後初期(0-8天):此時期乳汁分泌量較少,主要是初乳,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免疫成分,但量不多,因為懷孕期間高濃度的黃體素抑制乳汁分泌,產後黃體素驟降,泌乳激素增加,開始有較明顯的奶水分泌。

  • 產後第9天開始:乳汁分泌逐漸由荷爾蒙控制轉為依賴乳房的「供需平衡」機制,也就是說,寶寶吸吮或擠奶的頻率和量會直接影響奶水的產量。此時奶量會逐步增加並穩定。

  • 產後一個月:此時母乳量已趨於穩定,媽媽應依照寶寶需求頻繁哺餵,並在哺乳後以手擠乳或吸乳器移出乳汁,促進乳汁分泌,達到「移出多、製造多」的泌乳原理。建議一天擠奶7~12次,尤其白天頻繁擠乳,夜間也要維持一定的擠奶量以保持奶水供應。

  • 影響因素:媽媽的心情、休息狀況、水分和營養攝取也會影響奶量。保持愉悅心情能促進催產素分泌,有助乳汁噴發;充足的水分(每日約2000~3000c.c.)和蛋白質攝取也很重要。

  • 哺乳技巧:正確含乳和多親餵能刺激泌乳激素分泌,促進奶量增加。寶寶吸吮越頻繁,奶水分泌越多,產後一個月大多數媽媽的奶量已足夠滿足寶寶需求。

總結來說,產後一個月母乳量已進入穩定期,主要靠寶寶吸吮刺激和乳汁的頻繁移出來維持和增加奶量,媽媽應依寶寶需求哺餵並注意自身休息與營養,才能達到良好的泌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