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體重增加的正常範圍主要依據孕婦懷孕前的BMI(身體質量指數)來決定:
| 孕前BMI範圍 | 孕期建議體重增加範圍 | 孕中後期每週體重增加速度 |
|---|---|---|
| 過輕(BMI < 18.5) | 12.5~18公斤 | 約0.5~0.6公斤/週 |
| 正常(BMI 18.5~24.9) | 11.5~16公斤 | 約0.4~0.5公斤/週 |
| 過重(BMI 25~29.9) | 7~11.5公斤 | 約0.2~0.3公斤/週 |
| 肥胖(BMI ≥ 30) | 5~9公斤 | 約0.2~0.3公斤/週 |
孕期體重增加的速度在孕中期和孕後期較為明顯,孕早期(1~3個月)體重通常變化不大,約維持原有體重或增加1~2公斤即可。
此外,若懷雙胞胎,建議孕期體重增加控制在約15.9~20.4公斤,三胞胎則約22.7公斤。
孕期體重增加過多可能增加妊娠毒血症等併發症風險,過少則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因此建議孕婦依照自身BMI,定期監測體重,並配合醫師或營養師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
簡要孕期體重增加階段分布(以正常BMI為例):
- 孕早期(1~3個月):體重維持或微增約1~2公斤
- 孕中期(4~6個月):每週約增加0.4~0.5公斤
- 孕後期(7~9個月):每週約增加0.4~0.5公斤,整體增加約11.5~16公斤
總體而言,孕期體重增加約10~16公斤為常見建議範圍,具體數字依個人體質及醫療建議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