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增加大腸癌風險,該如何提早因應?

若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確實會顯著提高。根據研究,一等親(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大腸癌者,風險較一般人高出約2至3倍。以下提供具體的提早因應策略:


一、提早篩檢

  • 建議年齡:

    • 一般建議從40歲開始篩檢,或比家族中最早罹癌年齡提早10年進行。
    • 若家族有遺傳性大腸癌(如林奇氏症候群、家族性腺瘤瘜肉症),建議更早(甚至30歲起)接受大腸鏡檢查。
  • 篩檢方式:

    • 糞便潛血檢查(每1-2年一次)
    • 大腸鏡檢查(若潛血陽性或高風險族群,應直接做大腸鏡)

二、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 飲食調整:

    • 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果
    • 減少紅肉、加工肉品、油炸食物
    • 適量補充深海魚類或魚油(Omega-3)
    • 適量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
  • 生活型態:

    • 規律運動,避免久坐
    •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 戒菸、限酒
    • 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與碳酸飲料

三、了解家族病史與基因檢測

  • 詳細記錄家族中癌症病史(包括癌症種類、發病年齡等)
  • 若家族中有多人罹癌或早發性癌症,可考慮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評估是否為遺傳性大腸癌高風險族群。

四、定期追蹤與諮詢

  • 與醫師討論個人風險,制定專屬篩檢與追蹤計畫
  • 若發現大腸瘜肉,應定期追蹤並依醫師建議處理

重點提醒

  • 大腸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關鍵。
  • 家族史雖無法改變,但透過提早篩檢與健康生活,可大幅降低風險。

若有家族史,建議儘早與醫師討論,制定個人化預防與篩檢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