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罹患大腸癌時,家族成員應透過健康生活習慣養成、定期篩檢及早期監測來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具體建議包括:

  • 定期篩檢:政府建議一般民眾45歲起每兩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家族病史,建議提前至40歲開始篩檢,且若家族中有多位一等親罹癌,可能需更早或更密集的檢查。部分高風險族群(如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患者)甚至需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定期檢查。

  • 飲食調整:增加蔬果和膳食纖維攝取,減少紅肉、加工肉品及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取,有助維持腸道健康並降低致癌風險。

  • 規律運動: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中度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車),促進腸道蠕動並降低罹癌風險。

  • 戒菸戒酒:菸酒均為致癌因子,戒除或減少使用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 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因肥胖與大腸癌風險增加有關。

  • 了解家族病史與遺傳風險:有一等親罹患大腸癌,罹癌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至3倍,若家族中有多位成員罹癌或發病年齡較輕,風險更高,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基因檢測及更密集的監測。

所以,家族成員應從40歲起(或更早,視家族史而定)開始定期接受篩檢,並配合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戒酒及維持適當體重,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