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劑的點藥頻率與用藥時間建議主要依散瞳劑種類、濃度及治療目的而定。
-
散瞳劑種類與作用時間:
- 短效型散瞳劑(如Tropicamide、Mydriacyl)點藥後約30分鐘起效,藥效持續4~6小時,主要用於眼底檢查,無控制近視效果,通常睡前點藥較適合,白天畏光較輕微。
- 低濃度長效型散瞳劑(Atropin 0.01%~0.1%以下)點藥後約1小時起效,藥效可持續1天至1週,適合用於延緩近視增加,白天可能有畏光。
- 高濃度長效型散瞳劑(Atropin 0.1%以上)藥效持續時間更長(1天至1週),抑制眼睛調節力效果佳,但畏光及副作用較明顯。
-
用藥頻率建議:
- 近視控制常從低濃度(如0.05%~0.125%阿托平)開始,初期可採用交替點藥法(例如一天睡前點右眼,隔天點左眼),待適應後改為每天睡前雙眼同時點藥。
- 若近視度數增加較快,醫師可能會調高濃度或調整點藥頻率。
- 用藥期間建議定期(約3個月)回診檢查近視度數及散瞳效果,並依反應調整用藥。
-
用藥時間建議:
- 多數建議睡前點藥,避免白天畏光影響生活。
- 點藥後約30分鐘至1小時達到最大藥效,使用者需避免強光,外出時建議戴太陽眼鏡及帽子防護。
- 若畏光嚴重,可與醫師討論調整濃度或用藥頻率。
-
用藥持續時間:
- 近視控制通常建議持續用藥至青春期結束(約18~20歲),因眼睛發育尚未完全。
- 停藥可能有度數反彈風險,尤其是高濃度阿托平,但整體仍比未用藥者度數增加少。
總結建議:
- 以低濃度長效型阿托平為主,睡前點藥,初期可交替點眼,逐漸調整至每日雙眼點藥。
- 定期回診監測近視進展與副作用。
- 外出時注意防光措施,必要時調整濃度以減少畏光不適。
- 用藥期間持續至青春期結束,避免突然停藥造成度數反彈。
以上資訊綜合自多個台灣眼科醫療及衛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