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遲緩的評估工具主要包括標準化語言測驗與非標準化語言樣本分析,診斷流程則結合多面向資料綜合判斷。

常用的標準化評量工具有:

  • 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 PPVT):評估詞彙理解能力。
  • 修訂學前語言障礙評量表(LDAP-R):針對學齡前兒童語言障礙的評估。
  • 兒童語言合成認知評量(SCA-L)等。

此外,診斷時會排除聽力問題,並結合:

  • 語言樣本分析:透過兒童在自然生活情境中的語言表現,補足標準化測驗的不足,分析語音、詞彙、語法及語用等質性表現。
  • 臨床觀察與家長、教師的報告:提供兒童在不同環境下的語言使用狀況。

診斷流程大致如下:

  1. 初步篩檢與家長訪談,了解語言發展狀況及疑慮。
  2. 施行標準化語言測驗,取得客觀分數。
  3. 進行語言樣本分析及質性描述,觀察兒童在自然情境的語言能力。
  4. 排除聽力或其他感覺障礙因素。
  5. 綜合評估結果,判斷是否符合語言發展遲緩的診斷標準。

評估後,若確診語言發展遲緩,會依據兒童語言能力不足的向度,擬定個別化的介入計畫,並持續追蹤評估。

簡言之,語言發展遲緩的評估工具與診斷流程是結合標準化測驗、語言樣本分析、臨床觀察及多方資訊,進行全面且多層次的評估,以確保診斷的準確性與介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