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遲緩的常見表現與早療介入重點如下:

語言發展遲緩的常見表現

  1. 對環境聲音缺乏反應,不會對聲音做出適當反應。
  2. 缺乏溝通行為,例如餓了或想要東西時不會用指指或發聲表示。
  3. 似乎聽不懂別人說話,對語言理解有困難。
  4. 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
  5. 三歲以後說話含糊不清,難以理解
  6. 四歲後發音仍不清楚
  7. 常答非所問,不知所云
  8. 三歲以後仍不會使用簡單句子表達意見
  9. 已知有其他發展遲緩相關疾病者,如聽力遲緩、自閉症、腦性麻痺、智能不足等。

此外,語言發展遲緩可能伴隨構音異常(口齒不清)、語暢異常(口吃)等問題。

早療介入重點

  • 促進親子互動與建立安全依附關係:親子關係是兒童社交、情緒及行為發展的基礎,早療強調透過親子互動促進語言與心理發展。
  • 遊戲治療:利用遊戲和玩具作為媒介,讓孩子透過遊戲表達內心狀態,幫助了解孩子需求並促進語言與行為改善。
  • 藝術治療:透過繪畫、黏土等創造性媒材,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學習自我調節,促進感官與感覺統合發展。
  • 針對構音異常的矯正:包括聽辨能力訓練、口腔動作協調訓練、正確語音經驗的建立等,幫助改善發音不清問題。

早療的目標是及早發現語言發展遲緩,透過多元介入策略,促進孩子語言、認知及社交能力的全面發展,減少未來學習與生活上的困難。


以上資訊主要根據台灣醫療與心理早療相關資料整理,適用於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評估與介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