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遲緩的早期警訊主要依孩子年齡階段有所不同,家長可依以下指標判斷是否需要尋求專業評估:
- 12個月時:不會用手勢(如指指、揮手)、不理解簡單指令(如「過來」)、缺乏有意義發聲、對聲音反應有限。
- 18個月時:詞彙量少於20個單字、不模仿新詞、主要用手勢溝通、對熟悉物品名稱無反應。
- 24個月時:詞彙量少於50個、不開始組合兩詞、不理解簡單問題或指令、語音異常難懂。
- 3歲時:不使用簡短句子、語言難理解、難以遵循兩步指令、不與人互動交流、缺乏提問或表達需求。
- 嬰兒期:過於安靜或對聲音缺乏反應。
- 2歲仍無語彙。
- 3歲仍無句子或說話模糊不清。
- 5歲以後:句子錯誤多、不正常節奏、語調異常、說話省略或替代詞多、聲音單調或音量異常、鼻音過重或缺乏。
語言發展遲緩可能原因包括聽覺障礙(如先天失聰)、神經或腦部損傷(如腦性麻痺)、情緒障礙(如自閉症)、環境剝奪(缺乏互動)、智能不足等。
家長應對建議:
- 及早觀察與辨識:依上述年齡指標觀察孩子語言發展,若有疑慮應儘早尋求專業評估。
- 尋求專業協助:包括語言治療師、兒童發展專家,進行詳細評估與介入。
- 增加親子互動:多與孩子說話、閱讀、唱歌,提供豐富語言環境,鼓勵孩子表達需求。
- 參與親子溝通訓練課程:部分醫療機構或復健科有設計家長本位的語言介入方案,幫助家長提升與孩子溝通技巧。
- 避免環境剝奪:確保孩子有足夠的語言學習機會,避免過度溺愛或忽略。
總之,早期發現與介入是關鍵,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上述語言發展遲緩警訊,應儘速尋求專業評估與治療,並積極參與孩子的語言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