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漏尿的主要原因與機制可歸納如下:
-
子宮體積增大壓迫膀胱:隨著胎兒成長,子宮不斷擴大,壓迫位於子宮前方的膀胱,導致膀胱容量減少,尿液儲存空間變小,造成頻尿及漏尿現象。
-
骨盆底肌肉鬆弛與功能減弱:孕期荷爾蒙(如孕酮和鬆弛素)分泌增加,使骨盆底肌肉變得較鬆弛,支撐子宮和膀胱的力量下降,導致控制尿液的能力減弱,容易在腹壓增加(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時發生漏尿。
-
骨盆神經及肌肉損傷:尤其在分娩過程中,骨盆神經可能受損,骨盆底肌肉及括約肌也可能受傷,進一步影響膀胱控制功能,增加尿失禁風險。
-
腹壓訊息傳導異常:懷孕後期骨盆底位置下降,腹壓訊息無法有效傳導至尿道,導致尿道閉合功能不佳,增加漏尿機率。
-
骨盆器官脫垂:骨盆肌肉過度鬆弛可能導致膀胱下垂,影響膀胱正常功能,進而引發漏尿。
所以,懷孕後期漏尿是因為子宮增大物理壓迫膀胱,加上骨盆底肌肉鬆弛與神經功能受損,使得膀胱控制能力下降,導致尿液非自願滲漏。
此外,產後漏尿多與骨盆底肌肉彈性疲乏有關,胎兒體重過重、孕期體重增加過多及多次懷孕會增加風險。
預防與緩解建議
-
使用托腹帶支撐孕肚,減少子宮下垂對膀胱的壓迫。
-
進行骨盆底肌肉訓練(如凱格爾運動),強化肌肉控制力。
-
避免過度增加腹壓,注意姿勢與生活習慣。
這些方法有助於減輕孕期漏尿問題,提升孕婦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