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普遍面臨嚴重的課業壓力,主要來自頻繁的考試、補習以及升學壓力,這些壓力已明顯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根據多項最新調查,超過六成國高中生感到學習疲勞,約15%學生因課業焦慮導致失眠,13.8%有頭痛、胃痛等身體症狀,甚至有近四分之一學生曾有自我傷害或輕生念頭,國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2017年惡化明顯。

調查指出,學生壓力來源主要是學校課業(約77%)、未來前途(約67%)及人際關係(約43%),且學生與家長對壓力來源及應對方式認知存在落差,家長較重視心理韌性與自我管理,而學生則感受到考試與補習的直接壓力。此外,學生遇到困擾時,多半傾向與同學朋友討論,較少尋求家長或專業輔導老師的幫助,這可能影響心理問題的及時處理。

長時間的課業壓力使得國高中生每天學習時間超過10小時,缺乏足夠休息與遊戲時間,導致焦慮、失眠、憂鬱等心理健康問題普遍,甚至被視為對青少年基本人權的侵犯。衛福部資料顯示,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率居高不下,課業與升學壓力是主要誘因之一。

所以,台灣學生的課業壓力與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需社會各界重視並加強親子溝通、學校輔導資源及教育制度改革,以減輕學生負擔並促進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