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的課業壓力與情緒行為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課業壓力對情緒的負面影響:國中生在身心發展階段,面臨較大的課業壓力,容易產生負向情緒,如緊張、焦慮、易怒、情緒不穩定、暴躁及自卑等情緒問題。這些情緒反應往往是即時且外顯的,部分學生可能會採取壓抑或逃避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卻不知如何適當表達。

  • 課業壓力與學業成就的負向關係:研究發現,課業壓力與教師壓力會對國中生的學業成就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表示過度的課業壓力可能降低學生的學習表現。

  • 壓力類型與情緒行為的差異:國中生感受到的挑戰型壓力(如學習挑戰)與正向學業情緒及學習投入呈負相關,且與負向學業情緒呈正相關;阻礙型壓力(如阻礙學習的困難)則與負向學業情緒呈正相關,但與學習投入無顯著關聯。這表示不同類型的壓力會影響學生的情緒狀態及學習態度。

  • 情緒對學習行為的調節作用:正向學業情緒能促進學習投入,減少學習不熱衷的情況;反之,負向學業情緒則會降低學習投入,增加學習不熱衷的行為。此外,情緒狀態在壓力與學習行為之間具有調節效果,影響學生如何應對壓力。

  • 個人與家庭因素的影響:性別、家庭子女數、家境狀況及父母教養方式等個人背景因素,會影響國中生對課業壓力的感受及情緒穩定性。例如,女生的情緒穩定性普遍較男生低,且父母的關懷與權威程度與青少年的情緒穩定性有關。

綜合以上,國中生的課業壓力不僅直接影響其學業成就,也會引發多種負向情緒反應,進而影響其學習態度與行為。有效的情緒調節與適當的家庭支持對緩解課業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