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孕婦海洋性貧血的篩檢主要透過產前血液檢查中的「平均紅血球體積值(MCV)」來初步篩檢,通常在懷孕6至8週的第一次產檢時進行。若孕婦MCV小於80fl,會進一步要求配偶也接受檢查,若雙方均有異常,則進行血紅蛋白亞型(HbA2)檢測及基因檢查,以確認是否為海洋性貧血帶因者。
家族病史評估方面,若家族中有海洋性貧血病史,建議夫妻雙方皆接受基因檢測以確認帶因狀態,並在懷孕期間進行胎兒產前診斷(如絨毛膜取樣或羊水穿刺)以判斷胎兒是否患病。若胎兒確診為重型海洋性貧血患者,醫療團隊通常會提供相關諮詢,包括懷孕中止的選項。
台灣自1990年代起推行全國性孕婦海洋性貧血篩檢計畫,成功降低重型海洋性貧血患兒出生率,並減少孕婦合併症發生。此篩檢計畫結合血液學檢查與家族病史評估,為防止重症胎兒出生提供有效策略。
簡要流程如下:
- 孕婦初篩:懷孕6-8週抽血檢查MCV。
- 配偶檢查:孕婦MCV<80fl時,配偶也檢查MCV。
- 進一步檢測:雙方MCV異常,進行HbA2定量及基因檢測。
- 家族病史評估:有家族病史者建議雙方基因檢測。
- 產前診斷:懷疑胎兒受影響時,進行絨毛膜取樣或羊水穿刺基因檢查。
- 醫療諮詢:確診重型患者,提供相關醫療與生育建議。
此篩檢與評估制度已納入台灣孕婦健康手冊的標準產檢項目,方便孕婦及早發現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