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的成因主要包括孩子的個性差異(如敏感、細心)、父母過度保護導致孩子缺乏探索外界的機會,以及早期失落或創傷經驗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成人分離焦慮則常與長期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及過去未被妥善處理的失落經驗有關。

在台灣,嬰幼兒分離焦慮常見表現包括過度擔心父母安危、對陌生環境恐懼等。成人則可能出現失眠、惡夢、身體不適等症狀,嚴重時影響日常生活。

緩解方法方面,針對兒童,台灣專業建議包括:

  • 認知行為治療(CBT):幫助孩子識別並挑戰不合理恐懼,學習放鬆與漸進式分離練習。

  • 遊戲治療:協助情緒調節與壓力耐受。

  • 家庭治療:改善家庭互動,教導父母適當回應焦慮。

  • 暴露治療:在安全環境中逐步練習分離。

成人則可透過心理諮商,從調整認知、探索早期經驗、情緒調節訓練及療癒童年創傷等多層面進行治療。

此外,醫療上若焦慮嚴重,可能會使用抗憂鬱藥物(如SSRI)輔助治療。

所以,分離焦慮的成因多元,緩解方法需依個人狀況調整,台灣已有心理諮商與專業治療資源可協助患者及家庭有效管理與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