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攝取的控制原則與注意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每日量體重:建議每天固定早晚量體重,透過體重變化來調整水分攝取,避免體重快速增加(如洗腎患者兩次透析間體重增加不超過3公斤或標準體重5%)。
-
定量飲水:使用固定容器盛裝每日飲水量,分次飲用,避免一次喝太多水。建議每小時飲水量不超過1000毫升,每次不超過200毫升,並且喝水要慢慢喝。
-
計算水分攝取量:一般成人每日飲水需求約為30-35毫升/公斤體重,例如60公斤約需1800-2100毫升水。對有水分限制需求者(如心臟衰竭、腎臟病、透析患者)則需依醫師指示調整,通常以24小時尿量加500毫升作為參考。
-
注意食物含水量:固體食物也含水分,尤其是水果(約90%水分)、肉類(約60%水分)、糖類與澱粉類(約30%水分)。攝取高含水量食物時,應適度減少飲水量以維持水分平衡。
-
選擇食物與飲水方式:
- 優先選擇熟食,避免生食以減少額外水分攝取。
- 減少鹽醃製食品攝取,配合低鈉飲食以減輕口渴感。
- 口渴時可用含冰塊的水漱口或含冰塊解渴,但冰塊含水分不可過量。
- 可在水中加入少許檸檬汁刺激唾液分泌,幫助減少口渴感。
-
特殊情況增加水分補充:如炎熱氣候、體能活動增加、發燒、腹瀉或嘔吐時,需適度增加水分攝取,並可選擇含電解質的低卡液態飲品補充。
-
避免過量飲水:過多水分攝取會增加心臟和腎臟負擔,特別是有水腫、腹水、心臟衰竭、腎臟病等患者,應嚴格遵照醫師指示控制水分。
綜合以上,水分攝取的控制原則是根據個人體重、尿量、活動量及季節調整,並配合定量工具(如量杯、體重機)監控,注意食物中隱藏的水分,選擇適合的飲水方式與食物,避免過量或不足,並在特殊生理或病理狀況下調整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