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藥物與人工破水的作用與差異如下:

項目 催生藥物 人工破水
作用機制 主要透過藥物(如催產素、前列腺素)促進子宮收縮,或軟化子宮頸,幫助產程進展。催產素可直接刺激子宮肌肉收縮,前列腺素則有助於子宮頸軟化與擴張。 透過人工刺破羊膜使羊水流出,刺激子宮收縮,促進產程進展,同時可觀察羊水狀況以評估胎兒健康。
使用時機 用於產婦已進入產程但宮縮不足,或子宮頸尚未充分軟化擴張時,幫助加強宮縮或軟化子宮頸。 多用於產程中,尤其當羊水未破或需要加速產程時,也可用於胎膜早破後超過一定時間以防感染。
目的 促使子宮產生有效收縮,推動子宮頸變化及胎兒下降,加快生產進程。 透過破壞羊膜刺激子宮收縮,促進產程加速,並可監測胎兒狀況。
風險與注意事項 需注意藥物劑量及孕婦狀況,避免過度刺激子宮導致子宮過度收縮或胎兒窘迫,部分藥物如Misoprostol對有子宮手術史者禁用。 破水後若產程延長超過24小時,感染風險增加,因此需配合催生藥物或其他方式加速產程。
安全性 現代醫療下,正確使用催生藥物安全性高,與自然產相當。 人工破水若操作得當,安全性良好,但過去因技術限制曾有感染風險。

所以,催生藥物主要是透過藥理作用促進子宮收縮與子宮頸軟化,而人工破水則是物理性地破壞羊膜以刺激子宮收縮。兩者常合併使用以達到加速產程的效果,但作用機制與使用時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