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寶寶用餐規矩與習慣的技巧,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1. 固定用餐地點與時間

  • 讓寶寶習慣在餐椅上用餐,不論是正餐或零食,都在固定位置吃,避免邊走邊吃或在其他地方吃,這樣有助於建立用餐的專注感與規律。
  • 若寶寶不願意坐餐椅或哭鬧,可以先安撫並告知規矩,持續哭鬧則暫時收餐,讓寶寶明白用餐時間的規則。

2. 培養自主進食能力

  • 在副食品階段,可以準備手指食物讓寶寶自己拿著吃,鼓勵自主進食,增加用餐的趣味性。
  • 1歲左右開始訓練寶寶自己吃飯,這是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黃金期。

3. 營造愉快的用餐氣氛

  • 全家一起共餐,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看到大人吃得開心,寶寶也會更有興趣吃飯。
  • 家長多和孩子討論食物的味道,讓寶寶體驗並表達對食物的感受,增進用餐動機。
  • 親子一起備餐,讓孩子參與洗菜、切菜等過程,培養成就感與對食物的興趣。

4. 建立用餐規矩與禮儀

  • 設立明確的用餐家規,例如:吃飯前洗手、請長輩先坐、吃飯時不敲打餐具、雙腳坐定不翹起、嘴巴有食物時不說話、玩具不帶上餐桌、吃完飯才可離開座位等。
  • 和孩子討論餐桌禮儀規則,讓他們了解用餐時的行為標準。

5. 食物準備與提供方式

  • 副食品階段建議一次提供一種食物,避免多種食材混合,讓寶寶能清楚辨識味道,減少偏食的可能。
  • 一歲後與大人共餐時,避免一次將所有食物混合在一碗,採用分次上菜的方式,方便觀察寶寶的喜好,也讓食物看起來更吸引人。

6. 避免用餐前過度餵食零食

  • 避免在用餐前給寶寶吃太多零食,否則寶寶可能因不餓而不願意好好吃飯,影響用餐氣氛。

透過以上方法,家長可以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良好的用餐規矩與習慣,讓用餐時間成為親子互動與學習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