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一歲寶寶獨立進食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自主吃飯的技巧與習慣:
1. 建立固定的用餐環境與習慣
- 從開始餵副食品時,就應該養成在固定地點用餐的習慣,避免邊跑邊吃,讓寶寶知道「吃飯要坐好」的概念。
- 建議讓寶寶坐在幼兒餐椅上,與家人一起共餐,透過模仿大人的進食行為來學習。
2. 漸進式讓寶寶嘗試自己用手抓食物
- 一歲寶寶手部抓握能力逐漸發展,可以將食物撕成適合抓握的小塊,讓寶寶用手抓著吃,增加手眼協調與精細動作的練習。
- 這階段寶寶牙齒開始生長,可以嘗試更多種類的軟硬適中食物,如軟飯、麵食、切成小塊的水果和蔬菜。
3. 引導寶寶學習使用餐具
- 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開始學習使用匙羹和叉子,慢慢建立自主進食能力。
- 父母可以示範如何使用餐具,並給予寶寶練習的機會,讓寶寶逐步掌握拿湯匙、叉子的技巧。
4. 安排合理的飲食時間與餐次
- 一歲寶寶食量不大,建議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例如每天3次正餐加2-3次配方奶或高營養食物,讓寶寶慢慢適應不同食物與進食方式。
5. 注意安全與食物選擇
- 避免提供容易導致窒息的食物,如整粒堅果、提子、車厘子、硬糖等。
- 食物應切成適合寶寶咀嚼和吞嚥的小塊,並確保食物軟硬適中,方便寶寶咀嚼。
6. 鼓勵與耐心陪伴
- 進食過程中,父母應給予鼓勵和耐心,讓寶寶在嘗試中學習,避免強迫進食,讓寶寶感受到進食的樂趣。
透過以上步驟,寶寶能逐漸建立獨立進食的能力,不僅促進手部精細動作發展,也有助於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與親子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