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採購與品質控制,主要涵蓋以下幾個關鍵面向:

1. 食材採購標準與程序

  • 建立供應商名冊:包括供應商的公司名稱、產品種類、負責人及聯絡資訊,確保供應商具備合法且可靠的資格。
  • 採購標準:肉類與蛋類必須採用國產且具備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或產銷履歷(TAP)標章的產品,肉品加工品也需符合國產優良產品來源。
  • 訂貨與驗收:依核定菜單訂貨,驗收時檢查品名、數量、規格是否符合標準,冷藏品須在7℃以下且包裝完整無損。
  • 採購作業流程:學校每周定期向指定蔬菜調度平台訂購有機及產銷履歷蔬菜,並依契約按時付款。

2. 品質控制與驗收

  • 驗收作業:由專人負責驗收食材,確認食材符合衛生標準與安全要求,並檢查包裝與溫度。
  • 食材登錄與追蹤:中央餐廚學校需於供餐當日上午完成食材登錄,並確認廠商依合約完整登載,若有造假或異常須回報並依契約處罰。
  • 食安管控機制:設有標準化作業流程,涵蓋採購、驗收、製備及配膳,並由教育局營養師巡迴輔導,結合衛生局與農業局等多單位聯合稽查。

3. 管理與監督

  • 定期會議:中央餐廚學校每月召開午餐供應會議,審核菜單營養分配及供餐狀況。
  • 自主管理與紀錄:學校應指派專人確認食材登錄,並記錄於驗收自主管理檢核表,確保流程透明且可追溯。
  • 專家輔導:針對中央廚房設置食品衛生安全專家巡迴輔導,提升製備流程品質。

4. 成本與預算控制

  • 預算編制與付款計畫:依政府採購法訂定食材規格,掌握採購成本與付款時程,確保經費合理運用。

綜合以上,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採購與品質控制是一套嚴謹的制度,從供應商管理、食材驗收、食材登錄追蹤,到多層級的監督與輔導,均以確保學生食用安全與營養均衡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