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鐵時,飲食調整與補鐵建議如下:
補鐵飲食原則
- 優先選擇血紅素鐵(血基質鐵)來源
血紅素鐵(如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比非血紅素鐵(如蔬菜、穀類)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是寶寶補鐵的首選。 - 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
飯後可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如柳橙汁、草莓汁、奇異果汁),有助於提升鐵質吸收率。 - 避免與鈣質同時食用
鈣質會抑制鐵質吸收,建議補鐵食物與含鈣食物(如牛奶、起司)分開食用。
各階段補鐵建議
- 6個月以下
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每日奶量建議達900毫升,可滿足鐵質需求。 - 6個月以上
開始添加副食品,初期可選擇含鐵量高的米精或麥粉,接著加入深綠色蔬菜泥(如菠菜、青花椰菜)。 - 7~8個月以上
可加入蛋黃泥、雞肝泥等動物性食物,等寶寶腸胃適應後,再逐步加入牛肉、豬肉等肉類。 - 內臟類食物
豬肝、雞肝等內臟含鐵量高,但可能有重金屬疑慮,建議每週2~3天少量食用即可。
補鐵食物清單
食物類別 | 推薦食物 |
---|---|
全穀雜糧類 | 燕麥、糙米 |
豆魚蛋肉類 | 紅豆、黃豆、腐竹、雞蛋、雞肝、牛肉、羊肉、豬肉 |
蔬菜類 | 菠菜、綠花椰菜、甘藍、南瓜、黑木耳 |
水果類 | 櫻桃、葡萄 |
餵食建議
- 肉類
建議從30公克牛肉泥開始,逐漸增加到60公克,可補足寶寶一天所需鐵量。 - 複合式餵食
可將不同補鐵食物輪流搭配,降低單一食物風險,並提升營養均衡。
注意事項
- 觀察過敏反應
魚貝類(如生蠔、沙白、鮑魚)雖含鐵量高,但屬高過敏源,需小心觀察。 - 避免過量
內臟類食物不宜過量,建議少量、多樣化攝取。
這些調整與建議可幫助寶寶有效補充鐵質,促進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