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產後奶量是否不足,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
- 寶寶的尿尿次數與生長曲線:寶寶是否喝到足夠奶水,最可靠的指標是寶寶的尿尿次數是否正常(通常一天約6-8次)以及體重是否持續增加。
- 寶寶的飢餓訊號與哺乳狀況:寶寶有飢餓線索時,應讓寶寶吸吮,刺激乳汁分泌;吸吮越多,奶水分泌越多。
- 乳房的變化:產後母乳量增加時,乳房會出現豐滿、腫脹、沉重、充血,甚至有刺痛或漏奶的情形,這些都是奶水增加的指標。
關於初乳與脹奶的關係:
- 初乳是懷孕中期(約16-22週)開始分泌的濃稠、富含營養和抗體的母乳,是新生兒出生後的主要營養來源。初乳量雖少,但足夠寶寶需求,因為新生兒胃容量小,一餐只需少量初乳即可。
- 脹奶並非判斷奶量是否足夠的好指標。沒有脹奶不代表沒有奶水,因為只要寶寶含乳姿勢正確,乳房會根據需求調節奶水分泌,供需平衡。
- 有時候乳房沒有明顯脹奶,是因為寶寶吸吮頻繁,乳汁被及時排出,反而不會造成腫脹。
若媽媽擔心奶量不足,除了觀察寶寶狀況外,也應注意自身的睡眠、營養和水分攝取,避免吃到可能退奶的食物,並確保哺乳姿勢正確,避免乳腺堵塞或乳腺炎等問題。
總結來說,判斷奶量不足應以寶寶的尿量、生長狀況及哺乳行為為主,初乳量少及無脹奶並不代表奶水不足,媽媽應多給予寶寶吸吮刺激,並注意自身健康與哺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