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1歲半寶寶含飯不吞的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確認寶寶是否真的餓、食物是否適合

  • 觀察寶寶是否因為不餓而不願吞嚥,1歲半的孩子通常每2~3小時進食一次,若餐與餐間隔太短或上一餐吃太多,可能會影響食慾。
  • 注意食物的大小與口感,避免給予纖維粗硬、咀嚼困難的蔬菜或肉類,應將食物煮得軟爛,切成約0.5立方公分的小丁,方便寶寶咀嚼與吞嚥。

2. 創造良好的用餐環境

  • 避免用餐時有電視、玩具等干擾,讓寶寶能專心吃飯。
  • 用餐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超過時間可將食物收起,培養定時用餐的習慣。

3. 不強迫寶寶吃飯

  • 留意寶寶的肢體語言,如別過臉、推碗等,若寶寶不餓不必強迫,避免造成反感。

4. 口腔感覺統合與按摩

  • 若寶寶有口腔敏感問題,可進行口腔按摩,從臉部、嘴角到嘴唇周圍輕柔按摩,幫助寶寶適應口腔內的感覺刺激。
  • 透過吹泡泡、吹紙團等遊戲,增強雙唇收縮與口腔肌肉控制能力。

5. 減少每一口的食物量,並配合喝水幫助吞嚥

  • 將食物分成小份量,每口只給一兩口,避免嘴裡食物過多造成吞嚥困難。
  • 鼓勵寶寶在吃飯時喝水,幫助食物順利吞下。

6. 父母示範與鼓勵

  • 父母可邊示範邊提醒寶寶「嚼一嚼再吞喔」,用正向語言引導寶寶學習吞嚥。

綜合以上,改善寶寶含飯不吞的關鍵在於調整食物質地與份量、創造安靜專注的用餐環境、尊重寶寶的食慾與節奏,並透過口腔感覺刺激與親子互動,逐步引導寶寶建立良好的吞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