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寶寶不會自己吃飯,常見原因包括手部動作協調尚未完全成熟、對餐具使用不熟悉、心理壓力或挫折感,以及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影響。這個年齡的寶寶正處於學習自主進食的發展階段,通常會開始嘗試使用湯匙或叉子,但仍需要家長耐心引導與陪伴。

具體原因與發展階段說明如下:

  • 動作發展尚未完全成熟:一歲半寶寶的精細動作能力(如握湯匙、叉子)正在發展中,可能還不夠穩定或熟練,導致不願意自己吃飯或吃得不順手。

  • 心理因素與挫折感:若家長過度催促、強迫餵食或直接拉著寶寶手教吃飯,可能讓寶寶產生壓力和反感,甚至對特定餐具產生負面印象,影響自主進食意願。

  • 飲食習慣與環境影響:寶寶若吃太多零食、餐點變化少、活動量不足,或家長在用餐時分心、表現挑食習慣,會降低寶寶的食慾和自主吃飯的動機。

  • 發展階段特徵:

    • 約1歲時,寶寶開始對湯匙感興趣,會嘗試自己拿湯匙吃飯,但動作還不熟練,需要家長耐心陪伴和示範。
    • 1歲半左右,寶寶通常能較熟練地使用湯匙或叉子,並開始模仿大人進食行為,逐步建立自主進食能力,同時發展社交能力和餐桌禮儀。
  • 家長建議:

    • 給予寶寶自主權,讓他們自己決定吃多少和怎麼吃,避免強迫。
    • 準備耐髒的心態,接受寶寶剛開始吃飯時弄髒衣物和環境。
    • 避免讓寶寶吃過多零食,保持餐點多樣化,增加食物吸引力。
    • 以正向鼓勵取代責罵,創造愉快的用餐氣氛。

所以,一歲半寶寶不會自己吃飯多半是因為發展尚在進行中,且可能受到心理壓力或飲食習慣影響。家長應該耐心陪伴,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讓寶寶在安全且愉快的環境中逐步學會自主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