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指食物的餵養順序與食材準備技巧
餵養順序
-
初期(約6~9個月)
- 寶寶需具備以下能力:能獨自坐穩、會用手抓取食物、對自己吃飯有興趣、已熟悉副食品。
- 開始提供不易散掉、容易壓碎的食物,讓寶寶練習抓握與送入口中。
- 建議先從條狀或塊狀的根莖類蔬菜開始,如紅蘿蔔、地瓜、馬鈴薯等,煮至手指能輕壓碎的程度。
-
中期(約7~8個月後)
- 當寶寶習慣抓握與咀嚼,可逐漸給予棒狀蔬菜、煎煮類食物,長度約3~4公分,厚度約1公分。
- 注意讓寶寶一口一口慢慢吃,避免一次塞入多塊食物,減少噎食風險。
-
後期(約9~12個月)
- 可加入更多樣化的食材,如水果、蛋豆魚肉類,並可嘗試較小塊或不同形狀的食物,訓練咀嚼與吞嚥能力。
食材準備技巧
1. 選擇適合的食材
- 蔬菜類:紅蘿蔔、地瓜、馬鈴薯、花椰菜、南瓜、冬瓜、茄子。
- 水果類:香蕉、西瓜、哈密瓜、蘋果、水梨、火龍果、酪梨。
- 蛋豆魚肉類:雞蛋、豆腐、肉泥、鮭魚。
2. 食材處理原則
- 軟硬度:以手指能輕壓碎為準,避免過硬或過軟。
- 形狀大小:條狀或塊狀,長度約3~4公分,厚度約1公分,方便寶寶抓握。
- 安全注意:避免塊狀、咬不爛的食材,減少噎食風險。
3. 餵食技巧
- 一次提供2~3種食材,每種1~2根,避免寶寶選擇困難。
- 讓寶寶自己練習抓取與送入口中,不要急著幫忙。
- 餵食時確保寶寶坐穩,並在旁監看,避免噎食。
注意事項
- 手指食物只是輔助,主食仍以奶水為主。
- 初期不需擔心寶寶吃進去的量,重點在練習抓握與咀嚼。
- 每次餵食前觀察寶寶的反應與咀嚼能力,依情況調整食材與形狀。
透過以上順序與技巧,可以幫助寶寶順利接觸手指食物,並逐步發展自主進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