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副食品階段手指食物的漸進式調整,通常從寶寶約6個月大開始,當寶寶能坐穩並能自行抓取物品時,即可嘗試手指食物。初期手指食物應選擇容易抓握、柔軟且不易散開的食物,形狀多為條狀或塊狀,大小適合寶寶手掌抓取(約成人兩指寬,長度可露出拳頭上下),並且食物質地要能讓寶寶用舌頭壓碎,但不過於軟爛以免拿不穩。
漸進式調整的過程大致如下:
-
初期(約6-9個月)
- 以泥狀或糊狀副食品為主,逐漸加入軟熟的手指食物,如蒸軟的蔬菜條(紅蘿蔔、花椰菜、南瓜、地瓜等)、水果條(香蕉、蘋果、水梨等)。
- 食物切成適合抓握的條狀或塊狀,讓寶寶練習抓取和放入口中。
- 餵食時需大人在旁看護,確保安全。
-
中期(約9-11個月)
- 手指食物種類和形狀逐漸多樣化,可嘗試較大塊的蔬菜棒(約1公分厚,3-4公分長)。
- 可加入蛋豆魚肉類的手指食物,如去皮去筋的雞蛋、豆腐、肉泥、鮭魚等。
- 這階段鼓勵寶寶自主抓取食物,培養自主進食能力。
-
後期(約11個月以上)
- 漸進銜接寶寶吃大人食物的目標,食物形狀和質地更接近家庭餐點,但仍需注意切割大小和軟硬度,避免噎食。
- 可嘗試多樣化口味和食材,增強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
整個過程中,家長應依寶寶的發展狀況和興趣調整手指食物的種類和形狀,避免強迫,並保持餵食環境安全與舒適。此外,手指食物的餵食時間建議安排在寶寶喝完奶後30分鐘至1小時,避免過飽或過餓。
所以,寶寶副食品的手指食物漸進式調整是從軟熟、易抓握的食物開始,逐步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和形狀大小,配合寶寶的手部發展和咀嚼能力,促進自主進食技能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