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近視與真性近視的主要差異在於成因、可逆性及眼球結構變化:
-
假性近視是因為睫狀肌過度緊張或痙攣,導致水晶體凸度增加,光線在視網膜前方成像,造成暫時性視力模糊。這種情況多發生於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讀書、看螢幕),且通常可透過休息或使用散瞳劑放鬆睫狀肌後恢復正常視力,沒有眼球結構的永久改變。
-
真性近視則是眼球軸長過長或角膜、水晶體屈光力異常,造成光線無法正確聚焦於視網膜,視力模糊為永久性,無法靠休息或藥物恢復。真性近視是器質性改變,通常度數穩定或逐漸加深。
診斷方法:
- 使用散瞳劑(如阿托品)放鬆睫狀肌後檢查視力。若視力恢復正常,為假性近視;若視力仍不佳,為真性近視。
轉換風險:
- 假性近視若長期未適當休息或用眼習慣不良,睫狀肌持續緊繃可能導致眼球軸長增加,進而發展成真性近視。尤其兒童和青少年因睫狀肌較有力,假性近視轉為真性近視的風險較高。
簡要整理:
| 項目 | 假性近視 | 真性近視 |
|---|---|---|
| 成因 | 睫狀肌過度收縮,水晶體暫時變厚 | 眼球軸長過長或角膜、水晶體異常 |
| 可逆性 | 可逆,休息或散瞳劑可恢復 | 不可逆,永久性結構改變 |
| 視力變化 | 視力波動大,短時間內度數變化快 | 視力穩定下降,度數逐漸加深 |
| 診斷方法 | 散瞳後視力改善 | 散瞳後視力無明顯改善 |
| 轉換風險 | 有可能轉為真性近視 | 無轉換問題 |
因此,假性近視應及早發現並改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和眼睛疲勞,以降低轉變為真性近視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