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近視的定義
假性近視(Pseudomyopia)是指由於眼睛的睫狀肌過度收縮、持續緊繃,導致水晶體變厚、光線屈折增加,影像在視網膜前成像,進而產生暫時性的近視現象。這種情況與真正的軸性近視(眼軸變長)不同,屬於可逆性的視力問題,通常在適當休息或治療後可恢復正常視力。
成因
假性近視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
-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長時間閱讀、寫字、使用電腦、手機或平板等,導致睫狀肌持續收縮,無法放鬆。
- 不良用眼習慣:包括閱讀姿勢不正確、眼睛與書本或螢幕距離過近、光線不足或過強等環境因素,都會加重眼睛負擔。
- 眼睛疲勞與睡眠不足:眼睛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加上睡眠不足,會使睫狀肌更加緊繃,影響視力調節能力。
- 營養不均衡:缺乏維生素A、B1、鈣等營養素,可能影響眼睛正常發育與功能,間接增加假性近視風險。
機制解析
假性近視的核心機制在於睫狀肌的調節異常:
- 正常調節:當人眼看遠時,睫狀肌自然放鬆,水晶體變薄,光線正確聚焦於視網膜;看近時,睫狀肌收縮,水晶體變厚,使近處物體清晰成像。
- 異常狀態: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睫狀肌持續收縮,導致水晶體長時間處於變厚狀態,即使看遠時也無法完全放鬆,造成暫時性近視。
- 可逆性:這種狀態下,視力模糊是暫時的,只要讓眼睛充分休息、減少近距離用眼,或使用散瞳劑放鬆睫狀肌,視力多能恢復正常。
與真性近視的區別
| 特徵 | 假性近視 | 真性近視(軸性近視) |
|---|---|---|
| 成因 | 睫狀肌過度收縮、調節異常 | 眼軸變長、角膜或水晶體屈光異常 |
| 可逆性 | 可逆,休息或治療後可恢復 | 不可逆,需矯正或手術 |
| 度數變化 | 短時間內波動大,休息後改善 | 度數穩定,休息無明顯改善 |
| 常見族群 | 兒童、青少年、長時間用眼者 | 各年齡層,與遺傳、環境有關 |
常見症狀
- 視力短暫模糊,尤其是長時間用眼後看遠方物體不清楚。
- 眼睛疲勞、酸痛、頭痛,用眼後症狀加劇,休息後改善。
- 度數變化大,視力好壞有波動,但雙眼視差較小。
- 通常不超過150度,但未散瞳時偶爾可測到更高度數。
小結
假性近視主要由不良用眼習慣、環境因素及營養狀況等多重原因引起,核心機制是睫狀肌過度收縮導致暫時性視力模糊。與真性近視不同,假性近視具有可逆性,及早改善用眼習慣、適度休息、必要時配合醫療處置,多能有效恢復正常視力。若長期忽視,假性近視可能演變為真性近視,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