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在急性失眠中的應用主要是短期使用,以快速改善睡眠困難,常用藥物包括苯二氮平類(BZD)、非苯二氮平類(Z-drugs)、低劑量抗憂鬱藥及褪黑激素致效劑等。使用時需注意劑量控制、副作用、依賴性及藥物交互作用,並配合非藥物治療以避免長期用藥風險。

急性失眠通常指短期(數天至數週)睡眠障礙,藥物治療目標是快速誘導睡眠並改善睡眠品質,但不宜長期依賴。常見藥物類別及其特點如下:

藥物類別 代表藥物 作用特點 注意事項與副作用
苯二氮平類 (BZD) Estazolam、Lorazepam、Alprazolam 抗焦慮、肌肉鬆弛,幫助入睡及維持睡眠 長期使用易產生耐藥性、依賴性,可能有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反彈性失眠
非苯二氮平類 (Z-drugs) Zolpidem (Stilnox)、Zopiclone 作用快速,代謝快,隔天精神影響較小 仍有依賴風險,需注意劑量及使用時間
低劑量抗憂鬱藥 Trazodone、Doxepin、Amitryptyline 適合伴隨憂鬱症狀的失眠患者,具鎮靜效果 可能引起心臟毒性、白天嗜睡、暈眩、姿勢性低血壓
褪黑激素致效劑 Ramelteon (Rozerem) 幫助調整生理時鐘,適合時差型或年長者失眠 副作用較少,適合長期使用

使用注意事項:

  • 劑量應保持最低有效量,避免過量導致副作用或依賴。

  • 服藥期間需定期評估療效與副作用,並配合睡眠衛生教育與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睡眠環境與習慣。

  • 避免長期使用,因長期服用苯二氮平類及類似藥物可能導致耐藥、依賴及認知功能下降。

  • 注意藥物交互作用,尤其與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合用時風險增加。

  • 特殊族群如老人需特別謹慎用藥,因代謝減慢、副作用風險較高。

所以,急性失眠的藥物治療應以短期、最低劑量為原則,選擇適合患者症狀及體質的藥物,並密切監測副作用與依賴風險,同時結合非藥物治療以達到最佳療效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