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酥的製作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烘烤鹹蛋黃
    將生鹹蛋黃洗淨後,噴灑米酒或高粱酒去腥,再放入烤箱以150~180度烘烤約5~10分鐘,烤至半熟狀態(底部微出油,表面半透明),冷卻備用。這樣處理能去除腥味並保持蛋黃鬆軟且有流油感,是蛋黃酥內餡的靈魂。

  2. 製作內餡
    以紅豆沙或烏豆沙為主餡,分成約20~25克一份,將烤好的鹹蛋黃包入豆沙中,搓成圓球狀,避免沾染灰塵可用保鮮膜覆蓋。

  3. 製作酥皮
    蛋黃酥的酥皮由「油皮」與「油酥」兩種麵團組成:

    • 油皮:麵粉、油脂、水揉成團,鬆弛醒發。
    • 油酥:低筋麵粉與油脂混合搓揉成團。
      將油酥包入油皮中,反覆擀壓折疊2~3次,形成多層酥皮結構,確保烘烤後酥鬆口感。
  4. 包餡與成型
    將酥皮擀平,包入包好蛋黃的豆沙餡,輕柔收口搓圓,表面刷蛋液,撒上黑芝麻增加風味與視覺效果。

  5. 烘烤
    包好後的蛋黃酥放入烤箱烘烤至表皮金黃酥脆即可。


鹹蛋黃的醃製方法(工業及家庭常見做法):

  • 傳統工藝是將新鮮鴨蛋洗淨後,裹上紅土(含鹽分),放入密閉箱內醃漬約20~30天,鹽分滲透蛋黃使其脫水並產生沙質感與出油現象。醃製期間需避免破損,並由專人抽樣檢查熟度。

  • 家庭簡易做法則多以購買已醃製完成的生鹹蛋,取出蛋黃後進行烘烤去腥,無需自行醃製。


重點提示:

  • 鹹蛋黃烘烤時不可烤全熟,保持半熟狀態能保持蛋黃鬆軟且有油脂流出,口感最佳。

  • 油皮與油酥的揉製與鬆弛是關鍵,鬆弛時間至少兩次,每次約10分鐘,能確保酥皮不破且層次分明。

  • 包餡時動作要輕柔,避免破皮,成品外觀光滑美觀。

以上為蛋黃酥的製作工藝與鹹蛋黃的醃製方法綜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