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變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難以自行察覺,可能偶爾出現尿液有泡泡或輕微水腫,但這些多半是腎臟已有一定損傷後的表現,因此早期診斷主要依靠檢測。

早期檢測方法主要包括:

  • 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UACR)檢測:測量早晨第一次尿液中白蛋白與肌酸酐的比值。

    • UACR < 30 mg/g 為正常或輕微白蛋白尿
    • 30–300 mg/g 為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腎病變指標)
    • 300 mg/g 為明顯白蛋白尿,代表腎功能已受損。

  • 腎絲球過濾率(eGFR)估算:透過血清肌酸酐檢查推估腎臟過濾功能,eGFR下降表示腎功能受損。

  • 尿液生化檢查:檢測蛋白尿及其他異常,協助判斷腎臟或其他器官問題。

糖尿病腎病變的進展階段可分為:

  1. 高過濾期:腎絲球過濾率高於正常,無白蛋白尿
  2. 靜止期:腎絲球開始細微損傷,微白蛋白尿偶有出現,市售尿試紙難以檢測
  3. 微量白蛋白尿期:尿液中可檢測到白蛋白,開始進入腎病變期,可能伴隨高血壓
  4. 巨量白蛋白尿期:大量尿蛋白出現,腎功能惡化,血中尿素氮及肌酸酐升高
  5. 末期腎病變期:腎衰竭,需透析治療。

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每年或依醫師建議每3-6個月)接受尿液白蛋白(UACR)及血清肌酸酐(估算eGFR)檢查,以早期發現腎病變並積極控制血糖、血壓,延緩腎功能惡化。